上海四大名校华二:Ji同学告诉您,录取斯坦福大学是如何准备的6年级-12年级
录取学校:Stanford University 斯坦福大学
其它录取学校:杜克,圣母,UC大满贯,卡梅,弗吉尼亚,北卡教堂山,纽大, 科尔盖特,乔治亚理工,华大西雅图,伊利诺伊香槟以及帝国理工(AI专业、CS专业双录)等共计20+英美大学
申请专业:计算机+语言学及跨学科学习
GPA: 4.06(RD阶段)TOP1
标化:TOEFL 116(线上,2020.10);TOEFL 112(线下,2019.03)
SAT 1560(2019.12);SAT 1510(2018.12)
SAT2 Math2 800 (2019.06) ;Physics 800 (2019.06)
AP 7 *5 选课包括计算机、微积分BC、物理C、语言与写作、统计等
主要奖项:USACO 美国计算机奥赛铂金级;IOLC 语言学奥赛个人金牌、团队金牌;BPHO 英国物理奥赛金牌等
主要活动:校语言学社团;乐队;FRC机器人社;USAD等
科研项目:1,卷积梯度算法与医学影像筛查(IEEE);2,两河流域文明:古代楔形文字、符号学、琐罗亚斯德教研究(CPCI)
夏校:两次斯坦福人文类夏校;CTY美国天才营;TechX科技夏校
实习:数码科技公司:关于文物3D建模及在线博物馆的构建
01 整体规划
相对于中国的高考体系而言,美国大学的申请在某种意义上更复杂,因为没有单一的录取标准,大家都认为美本的申请是一门玄学。但从我个人的申请经验而言,看似玄学的申请又不完全是玄学,特别是美国的公立大学,录取还是有规律可循。所谓的成功率取决于你的申请材料的水准达到何种级别,而这一切离不开前期的整体规划。
我的整体规划可追溯到6年级,主要由我和家人共同商量去完成,其间借助了顾问的指导和建议,也借鉴了学长学姐的成功经验。
所谓规划大概包括以下几块:英语能力的提升;兴趣爱好的发掘;活动的开展;竞赛;标化时间表;GPA管理和申请季准备等几个部分。下面我将就其中的几部分展开介绍:
02 标化准备
对于走出国留学路的同学来说,Language skills是重中之重,这里的skills 不仅仅是指标化考出高分,更重要的是对英语水平的真正提升。我的初中是上外体系,因此对英文的要求很高。除了课内学习,我从六年级开始进入英文原版小说的阅读,当时跟着外籍老师,按照蓝思阅读等级去选择美国同年级学生的优秀读物进行阅读。九年级寒假,我开始了AP美国历史的学习,以增加我对美国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,同时也为我的SAT考试打下基础。这些长期阅读储备,对我的英语能力特别是语感的提升提供了帮助。除了阅读,英语作为留学生的交际语言,其听说能力更要有意识的培养。我的经验是多和英语母语者交流,多看美剧和听欧美歌曲都是很好的练习英语的方式。
我的标化备考时间表如下:
托福
6年级暑假小托福;
7年级暑假托福;
8年级首考97;
9年级109;
10年级112;
11年级116。
托福最初进行班课学习,之后基本上就以查漏补缺和考前密集刷题的方式去备考了。当托福超过105后,可以进入SAT的学习。英语的学习基础要打好,没有必要太贪早,否则欲速而不达。
SAT
我在9年级寒假开始学习SAT,10年级的12月首考考出1510,初战告捷,让我比较安心,也有时间去参与各项竞赛与活动;之后在19年6月和12月顺利结束SAT1/2的考试。
03 活动规划
我的活动主线分为两大类:
科技类
我兴趣爱好广泛,学习过钢琴、吉他、篮球、羽毛球、滑板、魔术等,但都不算太精通。要说最擅长的是打游戏,一度想当游戏主播。CS类是我最热爱的,从7年级开始学习C++语言,参加CTY 天才营的EE项目,再到高中阶段的算法学习,参加USACO比赛,进入校FRC机器人队的核心Coding & Driver,高一开始算法课题的科研,一直到高二暑假的TechX营、科技公司实习,这一系列与科技相关的活动成为我申请计算机科学的一条主线。
升学指导一直提醒我重视文理兼修,而不是成为申请链底端的大陆CS理工男的单调形象。因此,我有意识地在选课和活动中对人文社科类方面侧重。比如下面的两项活动:
高一的暑假我独自背上行囊,去斯坦福参加夏校项目—Legal Studies。由于这门课涉及美国的法律知识,作为唯一来自中国大陆的学生的我,挑战很大,但同时也受益匪浅。我不仅获得了美国大学校园生活的最直观感受,深深地爱上了斯坦福大学的自由之风,收获了来自全球各地伙伴们的友谊,我的表现还获得了教授的欣赏、并且获得了她主动提起的推荐信承诺。
在做两河流域文明的符号学研究中,我开始对楔形文字等古代文本产生兴趣,之后我参加了语言学奥赛,并在校内发起了语言学社团,作为华二的第一个语言学社团,我们在2020的IOCL取得了出色的成绩,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到对语言学的探索中。
04 顾问、文书及申请材料准备小贴士
一般来说,进入高中后就可以选择中介了,但选择到合适的中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。根据我的经验,大牌顾问未必是好顾问。一个好的顾问首先要具备专业、耐心,更高的要求是创意,并且能给你很好的启发。在决定顾问之前,一定要进入深度交流,请他对你的人设做设计,看看这种设计出发点是否能吸引你的兴趣,并且有足够的新意(人设的独特性很重要)。
从高二的寒假开始,真正的申请季就开始了。对我而言,三次夏校的申请经历是正式进入申请季前的最好演习。寒假结束,我已经整理出一份简单的活动列表和文书Ideas。一般来说,顾问都有自己的时间表,建议要多和顾问沟通,尽早制定出申请季流程表。
05 面试准备
面试是美本申请中容易被忽略的环节,建议早一些就开始进行面试的mock,并且做好第三方面试的时间安排。这个时间点不要太后,要给自己留下万一一次不好,可以再补救的机会。当收到第三方面试结果后,一定要记得回看,同时要重视现场作文的写作。细节决定成败,正是这些细节,可以与你的托福分、文书内容进行相互的验证。
06 英美双申
说到英美双申,因为并不考虑去英国,所以裸申上阵,但申请的全部是最头铁的CS专业,也想趁此检测一下自己的理工科水平。即使裸考,我依旧在第一轮剑桥的笔试中取得了相当高的分数,也让我拿到了剑桥的面试和帝国理工的面试。剑桥的面试是有难度的,希望申英的学弟学妹们认真准备。正是这个环节,我比较陌生,所以发挥不好,因此错失剑桥录取。帝国面试比较晚,那时我已经做了数次面试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最终也顺利拿下难度较高的CS和AI双专业录取。
07 写给学弟学妹的话
第一,做好严格的时间管理。整个申请季的特点就是事情多,任务重,压力大。因此,保持自律,制定计划表合理安排任务非常必要。
第二,管理好你的GPA,尽量不要出现B。(加州系统有一套独特的申请打分体系,GPA很重要)。
第三,劳逸结合,做好心理减压。对我来说,适当打打游戏和做些运动感觉很不错。
第四,完成早申请后,继续进行进一步的RD学校申请,不要等早申请结束后再去做这件事。即使早申请结果失败,也不要过度沮丧和担忧。早申请的成功概率大概百分之20左右,大部分人都在RD季获得录取。以我为例,我经历了完整的ED/RD 阶段,收获满满。感谢早申宾大的不录之恩,让我圆梦斯坦福。更感谢因为没有过早上岸,而给了我大量写作的机会,写完了一百多篇文书,我感觉自己的写作能力有很大的提高。
第五,不要担心同校PK,也不要担心学校是不是Target School。从我们班的申请结果去看,除非申请同一专业,不然并不存在同校PK。展现最好而独特的你,请相信自己,在华二的平台一定能获得理想的结果。
08 感谢的话
难忘的申请季结束了,在此感谢华二提供的宽松而自由的平台,感谢我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的相伴,感谢在申请季给我最大支持和鼓励的家人,感谢所有给我offer的大学对我的认可。
最后用我喜欢的Quote结束此文
“Tough times don’t create heroes. It’s during the hard times when the “hero” within us is revealed.”
--Bob Riley